用光影守護村民的“精神園地” 花光畢生積蓄收購舊設備

咔咔咔……
膠片轉動起來,銀幕上金色的徽章光芒四射,八一電影制片廠出品的字幕閃出……
9月17日,當陽淯溪電影博物館,幾十位村民正在觀看老電影《渡江偵察記》。村民陳師傅說,這些傳統的革命電影不僅把我們帶回童年的歲月,也是對青年一代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一生愿為百姓放電影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對電影都有特別的情結,賀宗耀也不例外。直到1966年,已讀小學三年級的賀宗耀才看人生第一部電影《白毛女》。從此,電影在他小小的心靈扎下了根。
“那時候,雖然缺吃少穿,但只要聽說哪兒放電影,哪怕沒有吃晚飯,寧愿走十幾里的山路,也要跑去看……”回憶起當年的情景,賀宗耀眼里依然激情滿懷。
畢業后,組織安排他做獸醫。在當地,這是一個很穩定的職業。但是,賀宗耀心中的電影夢沒有圓,總覺得有遺憾。一個偶然的機會,淯溪鎮(當時叫公社)招聘放映員。賀宗耀因為有文藝特長,被順利錄取。收到通知的那一天,他興奮得一晚沒睡覺。
在縣城培訓期間,賀宗耀比誰都用心。在師傅的指導下,他摸透了放映機的原理?!斑€記得,我們第一次接觸的放映機是中國第一代放映機‘老五四’……”多年過去了,賀宗耀對這個放映機依然記憶猶新。
學成歸來,賀宗耀終于有了自己的第一臺放映機?!暗谝淮晤I回放映機,不知道有多激動,恨不得天天抱起來睡覺,生怕有什么閃失?!辟R宗耀回憶。
從此,賀宗耀買了一個扁擔,兩個籮筐,每天挑著放映機,挨村放電影?!柏Q起100多斤的大石磙,插上松樹桿子,掛上銀幕,擺上桌子,支起放映機……”夕陽西下,圍過來的村民越來越多,賀宗耀干勁越來越大。
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電視機的普及,看電影的人少了,許多鄉鎮放映員都紛紛改行賺錢去了,但賀宗耀一直堅守。盡管,他每個月只有很微薄的補貼。
賀宗耀說:“只要有一個人看電影,我也會認真地給他放電影?!?/p>
每年寒暑假,賀宗耀放下家里活,全身心到博物館去給學生放電影,講老電影的故事,示范倒轉傳統的膠片。學生們看到老的放映機,似乎被帶到父輩的童年。
除了放電影,賀宗耀每個星期都要把他收集的幾百部電影膠片倒一遍。他說,這些傳統膠片過一段時間都要進行清理、倒放,否則就會發霉損毀。
一輩子積蓄收集放映機

看電影是中國幾代人的集體記憶,不能讓這個傳統丟下。為了不留下遺憾,2009年,賀宗耀開始收集與電影有關的‘舊物’——《電影畫報》、《大眾電影》等刊物、膠片、放映機。
他聯系當年在縣城一起培訓的同學,尋找他們留下來的舊膠片,舊放映機。后來,又到各個鄉鎮文化館倉庫去尋找。
小范圍尋找,能找到的放映機和舊膠片非常有限。一年多的時間,他只弄到幾臺“輕四型”。
“改革開放后,很多人都換了房子,老舊放映機占地方,大部分人都丟了。為何不到網上尋找,或許有心人會留著?”朋友的話點醒了他。
通過網絡,賀宗耀得知云南昆明有位老先生收集不少放映機和電影雜志,當晚回家就與妻子商議,第二天帶上多年省吃儉用攢下來的存款,坐火車到昆明。
那里有很多他夢寐以求的東西,恨不得全部拉回來??墒?,賀宗耀只有3萬多元的存款。最后,物主被他的誠意打動,僅收了3.2萬元,還為賀宗耀留了1000元盤纏。
第一次收獲給賀宗耀帶來巨大信心,回家后,他開始四處籌款,全網打探,哪里有就到哪里去收集。
11年來,賀宗耀三次到云南,兩次到貴州,周邊的縣市幾乎都去了,能收集到的東西都收回來了。
2019年,是賀宗耀收獲最大的一年。當年,荊州市有位女士因為要到深圳帶孫子,打算出售她多年的收藏。機不可失,賀宗耀迅速行動,帶上所有的錢趕過去。
這位女士家里各式放映機、電影雜志、膠片,幾乎應有盡有。由于走的急,經過討價還價,這一次賀宗耀只花了1.5萬元?;丶液?,賀宗耀說,他賺大了。
隨著收藏品越來越多,賀宗耀的家已經放不下。當陽市淯溪鎮文化中心給他提供了一間更衣室放置。很快,也放不下。后來,鎮文化中心給他騰出兩個辦公室做展館,依然放不下。隨著參觀的人越來越多,建電影博物館的夢想開始在賀宗耀心中醞釀。
一家人守護電影博物館
“沒有細算,這多年,我花在收集電影題材的舊物至少有50多萬?!北M管賀宗耀的房子依然破舊,但每天看到那些心愛的寶貝,他就心滿意足了。
9月17日,記者走進當陽市淯溪電影博物館,仿佛時光倒流。清一色木板凳整齊劃一,巨大的幕布掛在墻上,一臺老式方桌,支起一臺舊時的放映機,隨著“咔咔咔”的聲音,把現場所有的人帶回了童年時光。
環顧四周,博物館有100多平米,收集各式電影雜志300多本,電影膠片500多盤,還有從“老五四”到數碼放映機100多臺放映機。
游客張先生年近古稀,慕名來到淯溪電影博物館一眼看到《電影畫報》上大明星張瑜,頓時老淚縱橫。他說,當年看《廬山戀》一票難求,為了買一本有張瑜的畫報,他找遍了所有的書店。
為了滿足游客的好奇心,賀宗耀專門為這位老人放映了《廬山戀》。
為了創建淯溪電影博物館,淯溪鎮政務和文化中心非常給力,提供很大的物質幫助。為此,賀宗耀非常感懷。
賀宗耀今年快70歲了,為了能讓傳統電影文化傳承下去,他給兒媳婦郭成玲做工作,讓她早日接班。如今,她天天到博物館,給游客講解,放映電影……
同時,博物館還有智能點播器,內存儲有上世紀50一80年代的老電影數據一千多部,觀眾可以在菜單欄隨意點擊,隨時播放。
在賀宗耀的努力下,淯溪電影博物館影響力與日俱增,已經接待游客10萬余人,每年為青少年放映愛國傳統教育題材的電影50多部。(三峽商報全媒記者王凌云 通訊員陳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