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捧“魯班獎” 50年如一日建設生態橋

跨越深山溝壑,飛架長江天塹,他始終站在世界綠色建橋技術的前沿;挑戰身體極限,突破年齡桎梏,72歲高齡,他頭發烏黑,身體矯健,思維敏捷;魯班獎、詹天佑獎,權威期刊論文、橋梁學術專著,能予取予求……
綠色筑橋夢,永無醒夢時;一生生態念,終身環保夢!他就是大國工匠、宜昌橋梁專家——周昌棟。
肩挑重任
要建就建綠色橋
7月25日,宜昌的高溫已經灼烤了半個月,伍家崗長江大橋橋面溫度突破80℃。盡管如此,中鐵大橋院二院院長舒思利帶領核心技術團隊專程來宜昌拜訪周昌棟,請教將要建設的宜昌第一座公鐵兩用大橋的技術難題。
周昌棟今年72歲,與橋梁打交道50年。如今,他依然每天朝九晚五,身邊的人勸他多休息,他總是笑著說:“每一座橋都像我的孩子一樣,早已融入了我的生命?!?/p>
1976年9月,宜昌最大的石拱橋——秭歸縣水田壩鄉跨徑50米變截面拱橋的設計重任落到他的肩上。
那段時間,周昌棟既成竹在胸,又忐忑不安。畢竟,這是他獨立設計的第一座大橋,不能有半點閃失。作為技術總負責人,周昌棟說,要建就建綠色橋。
一年后,石拱橋順利建成通車。此后,他進入重慶交通學院(現重慶交通大學)學習。
學成歸來,周昌棟燒的第一把火就是推翻普溪河大橋“重力式擋土墻”的設計方案,提出新的綠色建橋方案代替。
“這種方案不僅能節約大量耕地,造價也低,橋建成后還更美觀?!鄙钌现懿龡澓吞@可親,技術上他可是個“犟驢”?!靶路桨赣锌茖W依據,按科學方法建造,何來差錯?”在他的堅持下,帶著嚴密的科學論證,新方案獲得了評審會專家的一致認可。
1991年,這項工程獲得了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為中華鱘讓路
攻克難關喜獲“魯班獎”

1996年,北京傳來好消息,交通部正式批復修建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周昌棟被任命被大橋指揮部的總工程師。
一上來,他發現橋梁的設計在江中建有橋墩。他想,這里是中華鱘保護區域,為了不打擾中華鱘、江豚的繁衍,必須一跨過江??墒?,當年國內還沒有這么大跨徑的建橋經驗。
任何一個科學難關都需要人去攻克,以前沒有的,不代表今后也沒有。凡事總有個第一。于是,周昌棟暗下決心,他為自己立下了一個目標:攻克大跨徑懸索橋關鍵技術難題,推進和提升我國橋梁建設技術水平。
經過艱辛努力,周昌棟和他的技術團隊不僅攻克了索塔、錨碇、主纜等施工技術難題,還創造了20多項特大型懸索橋關鍵技術成果;他主持編制的《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工程專項質量檢驗評定標準》,為我國制定特大跨度懸索橋質量檢評標準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參考依據,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
“宜昌長江公路大橋,是我國第一座完全由中國人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監理、自己監控、自己管理的特大跨徑懸索橋?!?001年9月,宜昌公路長江大橋正式通車,成為當時世界第六、全國第二的懸索橋。
2002年,宜昌公路長江大橋榮獲“魯班獎”,之后又獲得“詹天佑”獎。
一系列頂級的學術成果,一大堆天花板級的榮譽,周昌棟本可帶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解甲歸田,頤享天年。2012年,在他62歲這年,修建至喜長江大橋的重任再次落在他的肩上。
2017年,周昌棟再次走進人民大會堂,第二次捧回國家工程質量最高獎“魯班獎”。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湖北省楹聯學會會員、市民鄒立欣然提筆為周昌棟寫了一副對聯:拓研新技,不辭風雨勘河谷;婉謝高薪,拼卻身心為路橋;橫批:造福人民。
宜昌兩座長江大橋的建設,周昌棟始終把好環保關,為了給中華鱘讓路,從大橋跨度到橋墩的設計施工,都是綠色環保的。
至喜長江大橋的選址處,正是葛洲壩下游形成的較穩定的、也是迄今長江上唯一的中華鱘產卵場。保護好這個難得的產卵場,為了保護中華鱘,至喜長江大橋懸索跨度必須加長到838米,增加投資2億元。
綠色筑橋夢
成就宜昌建橋“主心骨”
在宜昌每座大橋中,周昌棟的生態環保理念不僅被采納,而且已顯現出巨大的生態效益。
宜昌伍家崗長江大橋實現了人類與被譽為“水中大熊貓”的中華鱘等水中珍稀生物的和諧共生。為使中華鱘洄游不受影響,保護長江水質,幾經修改,大橋采用主跨1160米懸索橋一跨過江方案,這比原來的預算增加1億元的投資。
“不要提及生態環保就是要多花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周昌棟用實際行動踐行生態環保理念。
在生態環保上,周昌棟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之前,橋上的路燈與道路上的路燈一樣,高高聳起。經過細心觀察,他發現,晚上,當橋上路燈燈火通明時,光線直刺江面,嚴重干擾魚類生活。為此,他提出建設護欄路燈,不僅增加路面照明度,節約了用電量,而且對江面沒有影響,夜晚還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至喜長江大橋三江橋墩建設時,他力主采用泥漿護壁建造法,不讓一滴廢泥漿、廢油流出江面,幾萬噸廢渣全部運走。最后,如此大的工程,沒有給江面帶來一絲污染,真乃奇跡!
在橋面板安裝時,他要求在混凝土下墊上一層天然橡膠墊,將橋面板的壽命提高一倍,還大大緩沖了橋面顛簸,降低了行車震動噪聲對長江水生生物的影響。
在伍家崗長江大橋建設中,周昌棟把生態環保理念推向極致。他倡導的“花園式”工地建設,讓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工地井然有序,無揚塵無污水。
在橋面瀝青鋪裝時,他創新使用兩層鋪裝法,底層用3厘米冷鋪法,增加路面強度,上層采用4厘米的熱鋪法,增加路面彈性。實踐證明,夏天,路面溫度80℃,冬天,路面零下十幾度,路面絲毫不變形,既環保又增加路面壽命。
伍家崗長江大橋建設時,在江北岸是使用重力錨還是隧道錨,一時爭論不休。如果使用重力錨,就得挖掉橋頭的一座小山,不僅爆破污染環境,爆破震動嚴重影響水生物生活環境,而且,30多萬方的土石方放在哪兒都會水土流失。
經過無數次嘗試,模擬實驗終獲成功。數據顯示,隧道錨的錨塞體承受力是大橋主纜拉力的6倍。既安全可靠,又節資環保。
兩年后,周昌棟的設計變成現實,跨徑千米的特大橋在長江邊的軟質巖上首次成功使用隧道錨,也是難度最大的隧道錨??偨Y經驗,周昌棟撰寫了國內第一本隧道錨設計施工技術專著。如今,這本專著成為業內隧道錨施工的教科書。
如今,站在橋頭,周昌棟看到從自然山體中伸出兩支巨臂,將百萬噸的巨橋牢牢拽在手里,他特別欣慰!
之前,橋梁隧道建設因噪音處理不好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生活。對伍家崗長江大橋兩端的噪聲屏障建設,周昌棟非常重視。經多處考察,他發現成都慶坤聲學工程公司聲屏障質量過硬,特聘國內權威聲學監測機構對其產品進行監測,結果,比國內同類產品降噪率提高40%。
該聲屏障引進后,靜音效果非常好,周邊沒有一位市民因為噪音投訴。
作為宜昌建橋史上的“主心骨”,年逾古稀的周昌棟依然沒有慢下來的趨勢!
不遠的將來,宜昌還有6座過江通道和橋梁,在等待著他。(三峽商報全媒記者王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