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樂于助人的緣起,張平說,一開始是為了“還愿”。父親16歲時,從老家南漳步行到沙市找工作,餓昏在荊門的鐵路邊,一位老人把他背回家,給了他一頓飯,就是這頓飯讓父親割舍不下。張平記事后,父親多次帶他到荊門尋找,直到去世都沒有找到。
從“還愿”到感恩前行,十年來,他慷慨解囊幫助困難群眾百余人,先后榮獲“宜昌楷?!?、“宜昌市學雷鋒標兵”、“夷陵好人”等稱號。
4只山羊成“特殊年貨”
“年前送來時還只有4只,現在都有12只呢!”近日,夷陵區分鄉鎮界嶺村,貧困戶黃化玉指著活蹦亂跳的小羊,樂呵呵地介紹,“那是我家脫貧致富的希望”。
黃化玉清楚地記得,那是1月6日,夷陵區分鄉供電所所長張平和同事來到了自己家,為自己送來了“特殊年貨”——4只山羊。
黃化玉與張平“結緣”,還得從2014年說起。那年,在一次偶然的走訪中,張平了解到黃化玉家的情況,土屋年久失修,妻子患有癲癇疾病不能自理,為治病還欠下債務。女兒從小因病導致聾啞,僅能借助聽器與人簡單交流,一家人就靠家里幾畝薄田和黃化玉打零工維持。
年幼女兒黃煉娟,五、六歲時就開始幫著照顧爸爸媽媽。了解情況后,張平當場就將身上的500元錢塞給了他們。從此,他和愛人隔三差五就去看望這個家庭,為他們送米送油。
新房開工那天,認了個干女兒
因家住在半山腰上,出行不便,鄰居們陸續搬到山下。當得知黃煉娟最大的愿望是一家人住上新房后,張平萌生了幫她圓夢的想法。
通過張平爭取,夷陵區供電公司把幫扶黃煉娟家建新房納入當年的“三萬”活動內容,組織職工捐款4.2萬余元,社會愛心人士捐獻4萬多元,一家愛心企業還專門送來了15噸水泥。
從選址到設計,從資金預算到籌措,從購買材料到施工隊進駐、質量監管,張平一直忙前忙后,“比自己建房還上心”。
如今,在夷陵民政部門的幫助下,黃煉娟母親每月有405元的補助;黃煉娟在宜昌市特殊學校上初三,“接下來要考慮,黃煉娟是繼續讀高中,還是去學一門手藝,讓她以后能夠自食其力?!?/p>
愛心人士認領50頭豬
在分鄉高場村8組,電力網格員柳永成患三級塵肺病,妻子也患有疾病,上有八十多歲高齡的雙親,下有正上初中的兒子,家里十分艱難。
得知此事,源于一趟順風車。那天,張平和同事下鄉檢修線路,在路邊碰見一個小男孩,同事看見是“熟人”——公司網格員柳永成的兒子,想著捎他一段。
聊天的時候,張平了解到一個小事:每個星期柳永成都會給兒子10元錢,但兒子除了花掉5元的車費后,剩下5元錢總是帶回家。張平內心深受觸動:要幫一幫這一家子!
自身力量微薄,張平便發動周圍的人,大家借錢給柳永成看病。要真正脫貧致富,還得發展產業,建生態豬舍、發展養殖業,多方商討后大家最終敲定,夷陵供電黨員服務隊出資為其建起了豬舍。
為解決銷路問題,張平聯絡社會愛心人士,按照每頭預先支付1000元定金,愛心人士現場認領了50頭豬,15000元的定金到手,柳永成也當起了省心的“豬倌”。柳永成介紹。去年賣了27頭生態豬,還存欄20多頭,一頭豬少說賺五六百塊。(通訊員 朱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