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湖北省宜昌市廣泛開展“宜昌好人”、“宜昌楷?!?、“道德模范”的推薦評選活動,褒獎凡人善舉,傳揚美德善行,引導人們崇德向善、愛崗敬業,涌現出了一大批時代標兵和好人好事。為進一步在全市形成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氛圍,宜昌市創作了“圖說宜昌好人”系列漫畫,由猇亭好人、枝江好人、高新好人等等多個縣市區的好人漫畫組成,通過生動活潑的圖文形式展現了好人的典型事跡,傳揚了美德善行。宜昌文明網將陸續推出“圖說宜昌好人”漫畫,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中國好人”張新華。
疾控衛士30載堅守 戰勝病魔續寫生命贊歌
張新華,夷陵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30年來一心撲在衛生防疫工作上。這位有“拼命三郎”之稱的基層防控專家,身患肝癌,先后經過兩次生死攸關的手術。但他依然認真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勇敢與癌癥抗爭,為發展疾控事業殫精竭慮,為服務群眾健康不懈努力。他的故事讓人為之動容,激勵人們為追求夢想而努力工作、無私奉獻。一組漫畫走進他的故事!

30年來,張新華走遍夷陵區每一個鄉村,為消除絲蟲、瘧疾以及有效控制麻疹、手足口、甲流等傳染病而努力工作,獲得“湖北省十大疾控衛士”,全省“科技工作先進個人”等50余項榮譽稱號。帶領團隊在宜昌市公共衛生“強基工程”考核評估中位居第一,獲全市衛生應急技能比武冠軍、區紅旗單位、市文明單位和“湖北省疾控文明號”等一項又一項榮譽。

張新華畢業之初,他從事計劃免疫工作。為查準接種率,跑遍了全區30個村,平均一個月就要穿破一雙鞋。兩月一次的冷鏈運轉,都要求在5天之內完成,他總是半夜起床,天不亮出發,按時將疫苗安全送到各鄉鎮,未出過一絲差錯。

1999年,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在宜昌縣(夷陵區前身)設立“長江三峽人群健康監測”項目,監測三峽大壩建成后對周圍人群健康產生的影響。為掌握詳實的第一手資料,他帶領大家沿村鉆樹林、進牛棚,捕鼠捉蚊、清理廁所、垃圾場。他吃苦在前,不談條件……

夷陵區曾是絲蟲病重度流行區,為了消除絲蟲病對村民健康的危害,他率領同事輾轉各個鄉鎮,進村入戶,摸排篩查,日復一日,一年有100多天在鄉村奔走……他常常在豬圈、牛圈中呆上幾小時,捉蚊、鑒別、登記。

2003年春夏之交,非典疫情席卷全國。時任夷陵區防疫站副站長的張新華主動請戰,擔任區非典撲疫隊隊長,日夜出入在抗非一線。每天進行20多次現場疫情追蹤和消毒,累得喘不過氣來,未曾有片刻懈怠。他連續一個多月沒有回家,連家中病重的父親也沒顧上看一眼……

三天后,正在鄉鎮指導救災防病工作的他,忽然肝部一陣陣劇痛襲來,張新華到醫院做了個檢查?!案伟?!他把診斷書往口袋里一揣,強忍著肝部疼痛,毅然回到了抗洪救災第一線。十幾個日日夜夜,他和同事用智慧和汗水保障了大災之后無大疫。
“疾控工作是防患于未然,我們是不帶槍的‘戰士’。盡我所能,守護人民健康,這是我的信念?!边@就是張新華——一個基層疾控工作者的故事。
快評
在癌癥突襲生命的征途上,張新華一路堅持,一生追求,一往情深,用行動詮釋一個共產黨人的道德情懷,哪怕春蠶到死、蠟炬成灰,也永不停息!
?。ㄎ?宜昌文明網綜合整理 圖/李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