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湖北省宜昌市廣泛開展“宜昌好人”、“宜昌楷?!?、“道德模范”的推薦評選活動,褒獎凡人善舉,傳揚美德善行,引導人們崇德向善、愛崗敬業,涌現出了一大批時代標兵和好人好事。為進一步在全市形成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氛圍,宜昌市創作了“圖說宜昌好人”系列漫畫,由猇亭好人、枝江好人、高新好人等等多個縣市區的好人漫畫組成,通過生動活潑的圖文形式展現了好人的典型事跡,傳揚了美德善行。宜昌文明網將陸續推出“圖說宜昌好人”漫畫,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中國好人”鄭學群。
“脫貧鐵人”深山領頭修路23載
這條路,只有5.7公里。為了這條路,一個人卻付出了23年的寶貴年華。他,就是這條路的開鑿者,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賀家坪鎮七里坪村農民鄭學群,鄉親們稱他為“脫貧鐵人”。一邊修通“致富路”,一邊栽下“搖錢樹”。從風華正茂的“小鄭”到兩鬢染霜的“老鄭”,鄭學群和火麥溪鄉親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勤勞的雙手,不僅打通了走出大山的坦途,而且鋪開了一條生態產業脫貧致富路。一組漫畫帶你走進“中國好人”鄭學群的故事!

鄭學群,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賀家坪鎮七里坪村村民,被譽為大山深處的“脫貧鐵人”。從1995年開始,鄭學群發揚“愚公移山”精神,不等、不要、不靠,帶領鄉親們修路23年,投工投勞無數,修通道路5.7公里,改變了大山里的交通條件。

上世紀90年代,火麥溪人出村唯一的路,是盤旋迂回在山間的羊腸小道。祖祖輩輩靠“背簍打杵”度日,鄉親們把洋芋、高粱、生豬背下山,再把山下的農資背回家,要翻過好幾座山頭。最難的是賣生豬,賣頭生豬基本上要花上一整天功夫,生豬也要掉下十來斤肉。

“祖祖輩輩靠著背簍打杵度日,難道我們的子孫后代也要這樣?只有開山修路,才能改變村里人的活路?!眲傔^而立之年的他,拿出自家多年的積蓄,買回材料,在鏈子溝砸下了修路第一錘。

從1995年開始,鄭學群帶領附近32戶群眾靠肩挑背駝開始修公路,不分日夜、不分寒暑?!按蟛糠致范我趹已缕律祥_鑿,摳著山巖往上爬”。白天農活忙,他就晚上修,有時一干就是一整夜。坡陡的地方,他用繩子往腰里一纏,另一頭綁在樹上,照樣干。

2000年的某一個夜晚,鄭學群在修路的過程中,因板車承載石塊過重,導致其腳下不穩摔倒在地,挫傷耳朵,從此右耳失聰。2014年,為了修通連接秭歸縣的2.5公里斷頭路,他和大伙商量,并獨自承擔1.2公里。2015年,他出資8000多元進行公路維修,確保已經修通的土路能夠達到晴雨通車。

鄭學群帶領鄉親們修路20多年,他本人為修路花了20多萬元,欠債16萬多元,用壞了2臺掘巖機,打壞了兩把20磅的大錘和無數鋼釬,拖壞了三部板車、一臺柴油三輪車……他先后獲評“長陽縣勞動模范”“感動長陽十大人物”“宜昌楷?!薄扒G楚楷?!薄爸袊萌恕?。
快評
鄭學群身上擁有一些優秀品質,讓我們可敬、可親、可學。學習鄭學群,就要少一點攀比、多一點分擔,少一點索取、多一點奉獻。
?。ㄎ?宜昌文明網綜合整理 圖/李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