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厚葬”陋習 揚“重養”清風
“與其為去世的老人大操大辦,還不如讓老人在生前得到更多關心和陪伴,我認為這才是兒女應盡的孝道?!蔽宸逋良易遄灾慰h漁洋關鎮橋河社區三組居民顏豐華如此說。
8月14日,顏豐華89歲的老父親病故,社區紅白理事會第一時間上門慰問,勸導家屬從簡辦理喪事。顏豐華積極響應疫情防控、移風易俗號召,在家中只停放了一天便安葬,不搞儀式,一切從簡。
五峰是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其中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占84.8%。從古至今,土家族都非常重視喪葬儀式,有的家庭辦一個喪禮的花費高達數萬乃至數十萬元。如今,許多家庭包括農戶都逐漸摒棄“厚葬薄養”的觀念,選擇綠色殯葬和文明祭祀,平均可節省1萬元以上,既順應環保趨勢,也符合節儉美德。
近年來,五峰將移風易俗、厚養薄葬、紅白喜事簡辦、治理大操大辦等作為重點內容納入村規民約,110個村(社區)實現《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全覆蓋。
截至今年8月,五峰各地先后簡辦白事589場。同時,積極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作用,通過倡議書、戶外公益廣告、宣傳欄等形式大力開展移風易俗宣傳,并依托《村規民約》和《公民誠信守法檔案》,將大操大辦等行為列入“黑榜”,讓厚養薄葬、移風易俗理念逐漸深入人心。
為了讓更多的村民成為移風易俗踐行者和倡導者,五峰廣泛開展“好媳婦”“文明家庭”“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創建評選活動,涌現出如“全國道德模范”羅長姐、“全國五好家庭”向宗樂家庭、“全國最美家庭”黃昌菊家庭等一大批先進典型。通過“身邊人講述身邊事,身邊事激勵身邊人”,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摒棄“厚葬薄養”陋習,倡樹文明新風。(三峽日報 記者田東明 通訊員鄧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