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開心!參與鄉村治理后獲得積分,動一動手指就可以兌換商品,接下來我要攢到400分兌一桶食用油!”10月13日,高嵐村村民王美剛被授予特別進步獎時表示。
“投工投勞、投智投物參與項目建設,參與公益性項目管護,都能得到積分。積分越多,拿到的獎品就越多?!闭f起積分制,興山縣高嵐村村民無人不曉。
興山縣高嵐村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高嵐大峽谷所在地,高峰期日接待游客超過1萬人次,村里的很多村民抓住機遇,在景區開店經營旅游產品,吃起了旅游飯。全村362戶、1268人,300余人在景區就業,開辦了68家民宿、48家餐飲店、26家銷售門店。起始,村民一心撲在事業上,對房前屋后的人居環境疏于打理,對村級事務也不太熱心。
49歲的村民王美剛,是高嵐村的脫貧戶,一年四季忙于務工,經常無暇顧及家里衛生環境,自從村里貼出“清潔庭院” 衛生評比“紅黑榜”,幾乎期期“黑榜有名”??勺罱淮卧u比,王美剛上了紅榜。這一變化,得益于推行鄉村治理積分管理制。
高嵐村乘著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的東風,村“兩委”迅速行動,著手起草積分制初稿,按照“1+1”工作機制(即一名村干部負責一個區域,一個區域自行推選一名紅色村灣召集人負責溝通協調村灣事務),全村黨員干部全部下沉到村灣召開共同締造屋場會,征求村民對積分制方案的意見。經過三輪修訂,9月中旬,在高嵐村民宿文化搬遷小區共同締造屋場會上,終于定稿。
“房前屋后掃干凈,當月加5分,屋里屋外碼整齊,當月加5分……”在大家的掌聲中,高嵐村鄉村治理積分管理制細則全票通過。
高嵐村村委會主任李明介紹,積分有加有減,獎懲分明,環境衛生優能積分、亂扔亂倒垃圾要扣分……村里建起積分超市,村民憑積分兌換物品。
高嵐村二組民宿文化搬遷小區和一組馬兒壩的村民向村委會反映,希望在房前屋后增加照明設施、加裝路燈。通過召開屋場院子會,集體決定群眾自己投工投勞,將節省出來的工程費用和人工費用,用于購置更多路燈。對參加建設的群眾,都給予加分。
“我干過水電工,家里、店里的水電壞了,都是自己修,只要大家信得過,我愿意出份力?!秉h員黃家仁第一個站出來表態。
“我看行,趁著現在不是旅游旺季,大家搭把手,一家出一個勞動力,多裝幾盞,既能照亮我們的回家路,還能掙積分,一舉多得,我報名!”村民黃德三馬上附和道。
小積分撬動了鄉村大治理。開展共同締造積分制管理以來,全村共投入80多個義務工,疏通了680多米水管,清洗了8次水池,修通了350米的環村灣公路,建起了兩個28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和停車場,老黨員黃家仁將自家客廳騰出來當作村民議事廳……
“分少的主動找差距,分多的想再接再厲,現在大家都主動要求參加村里建設,把村里事當成家里事,拾掇自家院子時,也不忘把小公園、小廣場也收拾一番?!贝濉皟晌卑嘧映蓡T余巧英說。(三峽日報 通訊員杜哲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