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尚往來,相互之間略表情意,是美好的傳統習俗。曾幾何時,在不良思潮的影響下,這種正常的人情往來在部分農村地區異化變質,“名目”越來越多,“份子”越來越厚,“雪球”越滾越大,“人情債”成為村民家庭沉重的經濟負擔。
“您們放心,我會勸兒子放棄為我操辦生日宴?!苯?,宜昌市和平村的孫斌對村干部說道,“我堅決擁護人情風治理工作,從我自身做起?!泵鎸Ψ簽E的人情風,和平村從2020年開始了專項整治。全鄉成立了專項治理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情風”治理工作統籌、指導、督辦和考核。明確村黨組織書記為治理工作第一責任人,構建起由“村干部+小組長+管事(支客)”的管理體系,每村都明確了一名具體分管人情歪風治理的村干部,組建道德評議會,具體與小組長一起負責各個組過事信息的摸排和勸導工作,同時,將德高望重的老支客籠絡起來,不接受違規宴席的邀請,并通過《村規民約》,在紅白喜事過程中,幫助把關酒席的標準。
“我們在強化領導,細化措施的同時,充分利用屋場院子會、文化墻、公開欄、鄉土文藝節目等多種形式展開宣傳,樹立正確人情觀,倡導文明新風?!痹撪l宣傳委員張忠景介紹,人情歪風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村民人情支出不斷降低,鋪張浪費得到有效遏制,村風民風明顯好轉。
和平村的人情歪風整治工作,是宜昌市近幾年開展移風易俗,著力化解大操大辦不良現象的一個縮影。通過把抵制大操大辦與基層治理、鄉村振興、基層黨風廉政建設等工作深度融合,加強監督監管,讓淳樸民風、和諧家風、文明鄉風成為農村新風尚。(三峽日報記者劉俊 通訊員聶心燕 趙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