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燈火闌珊的城市回到炊煙裊裊的山鄉,從研究生到鄉村教師,她用青春力量回饋家鄉,反哺家鄉教育,以嬌小身軀擔起一方教育重責,點亮新時代鄉村教育的希望之光。她說“吾心所向,即是光明!”
今年9月,第38個教師節前夕,教育部組織10位優秀特崗教師,組成“2022年全國優秀特崗教師報告團”,赴北京錄制“特崗教師報告廳”節目,以特崗教師的優秀事跡,感召引領優秀高校畢業生和廣大教師積極投身鄉村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秭歸縣九畹溪鎮蘆池灣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杜鳳琴便是報告團成員之一。
年輕、高學歷的她,放棄城市舒適的環境,毅然回到家鄉,在大山深處播撒希望八年,在“三尺講臺”譜寫無悔人生。是什么讓她做出這樣的決定?她又有怎樣的成長經歷?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大山里的“追光者”。
“金鳳”戀巢踐初心
課間休息,杜鳳琴和學生們玩游戲。
2014年6月,杜鳳琴研究生畢業。她不顧父母反對,放棄宜昌市公開引進副科級干部的機會和導師推薦的高薪工作,毅然報考湖北省農村義務教師,回到母校蘆池灣小學任教。
八年來,她把花兒一樣的年華交給鄉村小學教育。有人說她傻!但這份貌似傻傻的選擇卻非她一時頭腦發熱,而是兌現她當初的諾言。
時間回到2011年。當年5月,本科畢業的杜鳳琴以志愿者的身份回到蘆池灣小學支教一個月。
地處大山之中的蘆池灣小學,那時的條件十分艱苦。廚房低矮昏暗,一口鐵鍋、一個炭爐,就架起了學生的一日三餐;孩子們或坐在臺階上,或蹲在樹蔭下,就著陽光或風雨就餐;教學樓、宿舍樓都是幾十年前的老房子,尤其是教師宿舍更是千瘡百孔,漏水、掉渣、裂縫;學校課桌、講桌、辦公桌都有幾十年的“工齡”了;運動場地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學校教師平均年齡50歲以上,老花眼鏡和“小蜜蜂”是很多老師日常工作的必備……
“支教那一個月,是我永遠無法抹去的記憶?!笨粗@內教師踽踽獨行的身影,孩子們充滿渴望的眼睛以及游戲時的歡聲笑語……杜鳳琴仿佛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在教室里的某個座位上,手握鉛筆,在筆記本的扉頁留下一行稚嫩的字跡—— “長大后,我要做一名老師?!?/p>
一個月的實習很快就結束了。臨別時,孩子們拿著自己制作的賀卡、紙飛機簇擁在杜鳳琴身旁,一個個哭成了淚人,抓著她的手不放,問她:“杜老師,你什么時候再回來?”杜鳳琴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杜鳳琴沒有告訴孩子們,她已經考上了研究生。面對孩子們的眼神,她感到自己有一種無法回避的責任。她大聲告訴孩子們:“明年我來不了,后年也來不了,但總有一天,我會回來的!”
回到校園的杜鳳琴一直記掛著蘆池灣小學??臻e時,她會給老師們打打電話,和他們聊聊孩子們的學習情況。當老師們問起她畢業后的想法時,她總是微笑著說“到時候再看”??捎钟姓l知道,她從許下承諾的那一日起,就已經有了堅定的答案。
鳳翥鵬翔迎挑戰
大山里的蘆池灣小學
整齊的教學樓、開闊的操場、完善的教學設備、美麗的校園環境……走進今天的蘆池灣小學,處處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這一切改變,凝聚著杜鳳琴不懈努力的汗水。
2014年9月,經過考試,杜鳳琴如愿成為蘆池灣小學的一名教師。
艱苦的辦學條件,讓很多年輕教師打了退堂鼓?!?014至2016年,學??紒砹?名年輕教師,最終只有我留了下來?!被叵肫甬敃r的情形,杜鳳琴頗有感觸。
杜鳳琴義無反顧地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心儀的工作中。本來是語文老師,但因英語老師缺乏,她臨危受命,短時間內掌握英語教學方法。為了不影響工作,她將八個月大的女兒交給在宜昌城區的父母照顧,只身返回工作崗位。
她的努力換來了快速成長。2017年,蘆池灣小學前任校長被組織選派到村任駐村書記。誰來接任校長?很快,大家便將目光投向了做事穩重、有思想、有原則的杜鳳琴。在老師們的推薦和組織考察下,杜鳳琴接任校長一職。
年紀輕輕的她沒有學校管理經驗,加上1.56米身高、40公斤體重的瘦弱身板,一時間家長們議論紛紛。
杜鳳琴沒有退縮也不能退縮,頂著壓力奮勇前行。
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能上學、上好學,不僅是提高農村教育教學水平的基礎,也是留住學生和老師的重要手段。上任伊始,杜鳳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項目、拉贊助,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時逢國家加大對鄉村教育投入扶持力度,加之縣教育部門的支持,2018年暑假,蘆池灣小學運動場改擴建項目正式動工。隨后,越來越多項目落戶蘆池灣小學,學校的辦學條件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2018年以來,學校先后建成了教師周轉宿舍、學生公共廁所、標準化塑膠運動場以及陽光廚房,維修升級了學生宿舍、教室,重新配置了一體機、錄播室、IP廣播等多媒體教學設備;校園圍墻上、走廊上,隨處可見快樂、自然、求真、務實主題的校園文化……
學校條件好了,年輕教師也扎下根來?!皩W?,F在的條件和城里的差不多,我們來了都很安心,我們的任務就是讓學生享受更好的教育?!?019年入職的青年教師江雪芬說。
三年來,江雪芬先后榮獲縣級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所帶學科2020年、2021年分獲全縣第七、第四名。2021年,江雪芬還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如今的蘆池灣小學,基礎設施完善、環境整潔優雅、教師隊伍穩定。19名教師中,青年教師占7名,為學校持續發展提供了優秀的師資保障。
鳳凰涅槃創標桿
教室里,杜鳳琴正在給學生們上課。
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除了安全舒適的教學環境、完備的基礎設施外,家長更關注的是學校管理、教學質量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顏希泰是蘆池灣小學五年級學生,家住九畹溪鎮九畹堂村,父母在宜昌打工,他跟隨外婆生活。四年級上學期,他被父母接到宜昌上學??蓛H僅過了一半年,他又被父母轉回了蘆池灣小學。
“我當時認為宜昌教育質量好一些,就將孩子轉到宜昌上學,但由于宜昌大多是走讀生,下午四、五點就放學了,我們工作忙沒時間管,孩子迷上了網絡游戲,從此成績一落千丈,性格也變得更加內向,所以就又轉回來了?!鳖佅L┑募议L坦言。
“回來不到半年,孩子的成績就有了很大提升,性格也逐漸開朗起來,還被選為學生會干部,當上了廣播室播音員?!鳖佅L┑倪M步讓家長十分開心,“把孩子交給學校,我們很放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能得到家長如此高的評價,是對學校工作的莫大肯定。作為蘆池灣小學的領頭人,學校管理、教學質量一直是杜鳳琴的頭等大事。她制定并完善《教師績效考核制度》《學校封閉式管理制度》等多個規章制度,做到大小事情公開透明,班子團隊、職代會、家委會參與民主監督決策,讓學校管理嚴格規范、井然有序。教育教學上,她積極倡導多媒體與教學融合、豐富社團活動,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在她的帶領下,學校編排的課間操、特色勞動教育等被縣市推廣。
鄉村教師是辦好鄉村教育的基礎支撐?!皩W校特別重視對年輕教師的培養,并有一套成熟的機制幫助他們快速成長?!倍砒P琴說,對初來乍到的青年老師,學校一方面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其安心工作;另一方面通過開展“青藍工程”結對、青年教師思想政治課、教學比武優質課競賽等,不斷提高青年教師專業化水平和課堂駕馭能力,推動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
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蘆池灣小學承擔著周邊6個村的幼兒園、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任務。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杜鳳琴了然于心?!皩W校的留守兒童占絕大部分,由于很多父母忙于生計,對孩子的關愛總有些缺失?!?/p>
為此,杜鳳琴發動身邊的青年教師,創辦校園“愛心超市”,為留守兒童募捐必要的生活、學習用品。同時,與學校德育活動相結合,積極引進校外愛心組織,開展送教育、送溫暖、點亮“微心愿”等活動,把更多的愛心匯聚到蘆池灣小學。
“愛心超市”猶如冬日里的一抹暖陽,溫暖了孩子們的寒冬,更照亮了他們的心靈,給孩子們帶來了愛與希望,也激發了學生的上進心。
在杜鳳琴的帶領下,蘆池灣小學校風正、教風嚴、學風濃、質量優的立校理念正逐漸深入人心,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攀升,得到秭歸教育部門的充分肯定,稱其為“全縣鄉村教育的一面旗幟”。(三峽日報全媒記者胡興軍 通訊員聶爽 鄒媛)
心路
“家人的陪伴和愛給了我無限動力”
杜鳳琴2014年8月在宜昌結婚,9月就到蘆池灣小學任教,從此開啟了與家人漫長的分居生活。
“這一路走來實屬不易,應該感謝的人很多,除了領導、同事的關愛,更要感謝我的家人?!痹谟浾叩脑偃穯栂?,杜鳳琴坦露了自己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家里人一開始希望我考公務員。因為從我記事起,我爸爸就在宜昌、茅坪等地打工,上初中時,我媽媽也到宜昌打工去了。他們希望我走出大山,有一份輕松的工作。但當我決定到農村支教,他們還是尊重了我的選擇,給足了我成長的空間?!倍砒P琴說。
“最難熬的是女兒出生后那幾年?!?015年6月,杜鳳琴的女兒出生了。孩子三個月大時,杜鳳琴母親生病住院一個月,而她此時已休完產假要去上班,無奈之下,只好把孩子帶到學校,請遠在遼寧的公婆過來幫忙帶。
一邊帶孩子一邊上課,時間和精力都有限,期末考試時學生的成績不太理想,杜鳳琴為此感到十分愧疚。和家人商量之后,決定在春季開學時把八個月大的女兒放在宜昌,讓家人照顧。盡管她母親的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但為了讓她安心工作,母親只說了一句:“孩子放心交給我!”
那時候交通非常不方便,從學校到宜昌單程將近5個小時。每次放假回去,母親都帶著女兒在公交車站等她,有時一等就是一個多小時,看著就心疼。
“記得有一次半夜,孩子發燒40℃,我又在學校,急得我哭了一夜?!被叵肫甬敃r的情景,杜鳳琴的眼圈又紅了。
離得遠了,孩子生病發燒、第一次學走路、學說話、過生日等很多重要的時刻她都缺席了??粗謾C里一天天長大的女兒,杜鳳琴內心很不是滋味?!暗也⒉缓蠡?,當走進教室看到孩子們在等著我,我又一頭扎進工作中?!?/p>
為了讓她多陪伴女兒,2018年,父母帶著女兒回到了農村老家。女兒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杜鳳琴又身負重擔,經常加班、開會、培訓,母親又到學校照顧她的飲食起居,毫無怨言。如今,杜鳳琴7歲的女兒正跟著她上小學二年級,“所有的苦日子都已經過去了!”
“家人的陪伴和愛給了我無限的動力,讓我能夠一次次面對困難戰勝困難。所以,我把同樣的愛給了學生,給了我熱愛的教育事業,我將一直走下去?!辩H鏘的話語,讓我們感受到杜鳳琴獻身鄉村教育的信心和決心。(三峽日報全媒記者胡興軍)
記者手記
師者如光 微以致遠
第一次見到杜鳳琴,是今年4月。當時是去學校采訪“愛心超市”,我真沒有把“校長”與這個身高1.56米、體重40公斤,而且還很靦腆的小姑娘聯系起來。
但是,就是這個瘦弱的身軀,推動了學校的快速發展,讓人刮目相看。采訪時,教書育人42年、杜鳳琴的小學老師、前任黨支部書記向斌對我說:“別看她身板小,卻有一顆大心臟?!?/p>
她研究生畢業回到家鄉,立志投身鄉村教育,反哺鄉村教育;她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以專業的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她用愛去感染學生,發動身邊的青年教師創辦校園“愛心超市”,把溫暖送到留守兒童身邊……從杜鳳琴身上,我感受到一位“四有”好老師的特質,也感受到新時代年輕人的家國情懷、責任擔當。
教師的崇高在于以人格培養人格,以靈魂塑造靈魂。杜鳳琴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也感染著老師。青年教師江雪芬的一句話讓我感觸良多,她說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跟這么優秀的領導一起工作,真是值得!”
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優質的教育是我們的共同心愿。在蘆池灣小學,不管是學校的校園環境、軟硬件條件,還是老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我感覺和城里并無二致。這里的天更藍、水更清,孩子們的笑容更燦爛。
教師是教育的根本。希望更多優秀的年輕老師加入其中,共繪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宏偉畫卷,讓山里的孩子擁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機會。(胡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