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普通工人,竟將定期獻血跟吃飯、睡覺一樣,刻到了骨子里,
20年累計無償獻血300余次、逾10萬毫升,幫助200余人解除了“生命之憂”——

2022年7月6日上午,57歲的楊青第300次獻血。
“楊叔叔,您這是第312次獻血了吧?!?022年12月31日上午,在城區萬達獻血屋二樓采血大廳,工作人員笑著與早早到來的楊青熟絡地打著招呼。
登記填表、檢查身體、測量血壓、采血檢驗、上機捐贈……楊青嫻熟地再次獻出2個單位量的血小板。
個人的全部血液大約在5000毫升—6000毫升。作為一名普通工人,楊青20年如一日,獻出了10.62萬毫升,相當于近20個人的全身血液,更成為宜昌市第一個獻血次數突破300次的獻血者,刷新了全市無償獻血紀錄。
這是一場用愛心為生命加油的“馬拉松”。2022年11月中旬,在宜昌市委宣傳部發布的“宜昌楷?!敝?,57歲的楊青光榮上榜。其感人事跡也激勵著無數人煥發向光而行的磅礴力量。
生活飽經坎坷,
他說:“活著還是要做點對社會有益的事”
楊青的老家在宜都市陸城東郊的太保湖村。姐弟7人,他排第6。父親湯永森是遠近聞名的養豬大戶、致富能手,曾獲全國農業勞動模范、湖北省勞動模范稱號。
3歲半時,因為親戚家無子,經兩家人商量好后,將楊青“過房”給親戚。從此楊青開始兩家來回跑,過起了無憂無慮的生活。
養父母在宜昌城區教書。6歲時,楊青來到宜昌讀書。在養父母的言傳身教下,習慣了撈魚摸蝦、上樹掏鳥蛋的他變得穩重起來。而每次放假回村串門,生父母也常教育他要老實做人踏實做事。
與許多人一樣,“好好讀書,找一份體面的工作”成為楊青當時的奮斗目標。
“兩邊的父母都對我比較嚴格,可惜我讀書就是不開竅,辜負了他們的期望?!碧崞甬斈?,楊青有著滿腹的遺憾。
初中畢業,16歲的楊青便早早進入社會工作。從工廠到工地,再到個體戶,他一直努力為生活奔波著。一回眸已是而立之年,戀愛、結婚、生娃、離婚,經歷人生起起伏伏的他帶著5歲的兒子與養父母一起生活。
上有老,下有小,又無固定工作,面對逆境,楊青卻從未放棄?!懊總€人的成長路上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事,有風有雨,有苦有甜。不管如何,生活總要繼續,還是要向前看?!?/p>
命運的轉折發生在2002年。那一年,37歲的楊青不僅找到了穩定的工作,進入宜昌市住房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東山花園物業管理處擔任維修工,更開啟了他的“熱血人生”。
“其實年輕時看過白求恩大夫的電影后,就想著去獻血幫助別人,但一直未付諸行動?!贝藭r的楊青飽經坎坷,心態更加成熟?!叭嘶钪?,不能單純只顧著生活,還是要力所能及做點對社會有益的事?!?/p>
作為普通人的楊青自認為能做的不多,唯有獻出滿腔熱血,幫助有需要的人。
第一次獻血的情景,他至今仍歷歷在目:2002年7月20日,他鼓起勇氣走進國貿附近的獻血車,獻了400毫升全血,得到一本獻血光榮證。
看著鮮紅的證書,楊青一想到自己獻出去的血液,能被用到急需救命的人身上,他的心里就有一種很強烈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那個年代,距離《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和《宜昌市無償獻血實施細則》頒布沒幾年,不少人覺得獻血有損健康,對無償獻血望而卻步。但楊青并不是很在意,只要能幫助別人就好。
“獻血對人體沒有壞處,適當地獻血,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增強造血功能,甚至還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幾率?!毕肫鹧竟ぷ魅藛T宣傳的知識,感覺到自身確實無不適,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心,讓他義無反顧踏上無償獻血的愛心之路。
回顧熱血人生,
他說:“我只是做了自認為有意義的小事”
楊青和兒子楊揚(右)一起開展無償獻血志愿服務。
起初,楊青因怕家人擔心,一直瞞著家人悄悄地獻血。
按規定,不管身體多好,一年獻全血最多獻兩次,而成分血即血小板最短兩周便可捐獻一次。
2005年,對無償獻血知識了解越來越多的楊青決定改獻成分血血小板?!耙荒曛荒塬I兩次,能幫到的人太少了,獻成分血則能幫到更多人?!?/p>
兩年后,市中心血站組織獻血者前往外地進行為期兩天的學習交流,楊青破天荒第一次夜不歸宿,其獻血5年的秘密才“暴露”在家人面前。
知曉楊青如此“頻繁”地獻血,家人著實有些擔心。他每次都笑著開導:“獻血都會體檢,能獻血說明我很健康。而且獻了這么多次,身體還是這么棒!”看著他身體無礙,家人才慢慢釋然。
血小板保存時間短,有效期僅為5天。有時候遇到迫切需要救命的人急需血液時,血站工作人員會主動打電話給他,楊青每次都有求必應。
無償獻血看似簡單,實則大有乾坤。大魚大肉、油膩食物、熬夜等都是大敵,楊青就吃過兩次虧。待他興沖沖來到獻血屋準備捐獻時,卻檢查發現血液不合格,一問才知道是頭天吃的油膩食物所致,這讓他懊悔不已。
自那以后,為了能保持獻血指標達標,楊青很注重身體保養。他堅持在家做飯,少吃油膩食物,注重補充營養,每天騎著自行車上下班,而上班期間也保持著日行2萬步的頻率。對他個人而言,早上6點多起床,晚上10點睡覺也早已形成生物鐘。
“楊師傅是一名優秀的無償獻血者,隨叫隨到,而且血液質量很高?!笔兄行难緳C采科主任易曉梅笑著打趣:2020年疫情期間,全靠楊青等幾名“火線救急員”撐著。
讓易曉梅特別感動的是,每年過年,她都會跟楊青提前打好招呼,以便隨時能救急獻血?!斑^年期間誰還不沾點葷,但楊師傅為了能獻血,硬是堅持清淡飲食?!?/p>
這樣的事情,楊青從未跟身邊的人說。他從不奢望通過獻血獲得什么回報,只是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多幫助一些有需要的人?!皶r刻準備著,因為生命只有一次,等不得!”
又一個20年如白駒過隙。2022年7月初,他率先在全市達到獻血300次的紀錄,其中機采296次,捐獻全血4次。而在隨后5個月的時間里,他堅持每半月獻一次成分血,截至目前已累計獻血312次,10.62萬毫升,按臨床最低用量,至少幫265名患者解除了“生命之憂”。
7次獲得“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獲評“宜昌市最美獻血者”,30本可記錄多次的獻血證、79張卡片式獻血證……這些,都記錄著楊青的愛心之路,見證著他的熱血人生。
一次、兩次無償獻血并不難,難的是20年如一日地堅持。究竟是何動力支撐著他一路前行?楊青的回答樸素而簡單:“只是做了一件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小事,沒想那么多,形成習慣就好?,F在,定期獻血就跟吃飯、睡覺一樣,刻到了骨子里?!?/p>
面對年齡上限,
他說:“我會把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做到底”
楊青正在進行無償獻血志愿服務。
隨著無償獻血次數的不斷增多,楊青對無償獻血事業的認識越來越深刻:“一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只有更多愛心人士加入無償獻血隊伍,才能挽救更多生命?!?/p>
2009年,“閃耀的紅”宜昌市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大隊成立,楊青毫不猶豫加入其中。每逢休息日,他就參加無償獻血的宣傳活動,積極為獻血者服務,倡導無償獻血,提高市民對無償獻血的知曉率、參與度。
“最開始時還沒有固定獻血點,我們都是隨獻血車上山下鄉到處跑,大部分縣市區都去過?!睏钋嗾f,在獻血過程中他認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志愿服務中也收獲了太多感動。
“用點力,沒事兒!”看到獻血車到來,在田間地頭勞作的村民們紛紛跑來踴躍參與。雖然手指頭上都是老繭,初篩時連針都扎不進去,他們卻堅持讓護士用力扎。
“希望幫助有需要的人!”一名失去左手腕的殘疾青年,每半年就去定期獻血,用行動為生命接力。
“我們習慣了,沒事!”在獻血屋,許多家住大山深處的大學生,生活條件并不好,卻想著奉獻熱血傳遞愛心。
一個個獻血場景,讓他百感交集;一幕幕真情奔赴,讓他潸然淚下:“這些都激勵著我將無償獻血進行到底?!?/p>
在許多人看來,無償獻血志愿服務似乎比較簡單,不就是倒倒水、遞下傳單??稍跅钋嘌壑?,其中卻大有學問,為此他還曾被人投訴過。
“有一次,一名獻血者和其愛人來到獻血屋,當時我給獻血者倒了一杯糖水,給其愛人倒了一杯白開水,結果事后其愛人打電話投訴,說不獻血連糖水都不能喝?!?/p>
楊青起初覺得很委屈,因為很多女同志不喜歡喝糖水,但后來想想也釋然了,“還是自己想得不夠細,事先詢問就沒這事了?!?/p>
自那后,他致力于將志愿服務做細做實做完美,讓更多獻血者能將無償獻血堅持下去。
星光不負趕路人?!?018—2019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志愿服務獎終身榮譽獎”生動詮釋著他十年來的深耕細作與堅守付出。
讓楊青倍感自豪的是,他的兒子楊揚包括很多朋友都加入到無償獻血的隊伍中來。
2014年,在楊揚滿18歲的那天,無償捐獻了人生第一個成分血,獻血證成了他最有意義的成人禮“禮物”。從父親處傳承的奉獻之心,讓他成為無償獻血隊伍中的一員。 截至目前,楊揚已累計獻血32次,獻血量達6800毫升。
“我還在上小學時就跟著父親一起去獻血、做無償獻血志愿者?!比缃褚?6歲的楊揚說,現在因為工作原因經常輾轉多地,獻血次數有所減少,每次回到宜昌休假時,才能去血站“打卡”?!安还茉鯓?,我都會努力將父親這份愛心與責任延續下去?!?/p>
2022年6月,在武漢舉行的湖北省暨武漢市紀念第十九個世界獻血者日主題宣傳活動中,來自全省各市州的38位無償獻血者代表及17個無償獻血家庭受到表彰。其中,楊青、楊揚父子獲“無償獻血優秀家庭”榮譽。
“為這對‘父子兵’點贊!”“有大愛精神的好人!值得我們學習!”“平凡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堅持做好平凡的事,就是我們的楷模!”……一時間,各地網友紛紛熱議“熱血英雄”。說英雄、學英雄,在荊楚大地熱潮涌動。
在投入無償獻血事業的同時,楊青也立足本職崗位,主動作為,與人為善,贏得了同事和業主們的贊譽。
東山花園小區業主、51歲的劉芳說:“每次家里漏水,都多虧了楊師傅免費幫忙修理,隨叫隨到,大家都很喜歡他?!倍凶》课飿I管理有限公司東山花園物業管理處經理馬西林則表示:“楊青不善言辭,但踏實肯干,其大愛精神值得學習?!?/p>
從只能去市中心血站獻血到固定獻血車、流動獻血點遍布各地,從只能在市中心血站捐獻成分血到可以在街頭獻血屋捐獻成分血,從工作人員宣傳無償獻血到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大隊蓬勃發展……20年間,宜昌無償獻血事業高質量發展。楊青,不僅是見證者,更是參與者、推動者。
根據規定,60周歲是法定獻血年齡上限。還有3年,楊青就將“退休”,他準備用獻血的方式慶生,為“熱血人生”劃上句號。
“雖然60歲是獻血的終點,但是志愿服務沒有終點。只要身體允許,我會把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堅持做下去,直到做不動為止?!睏钋嗾f,獻血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也希望更多人能加入進來,把“我”的力量變成“我們”的力量,傳遞愛心拯救生命,一起溫暖宜昌這座大愛之城。(三峽日報全媒記者時剛 通訊員陳敏)
記者手記
在凡人善舉中接續美好
“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逼椒驳纳钪?,永遠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楊青看來,他只是千千萬萬平凡人中的一員,過著平凡的生活,做了一件平凡的小事。他根本沒想到,這樣一件小事竟會引起大家的關注,還獲得這么多榮譽。
不管是獲得湖北省“無償獻血優秀家庭”“宜昌市最美獻血者”,還是獲得“宜昌楷?!?,每次都是接到領獎通知或聽到朋友的恭喜,他才知道。
一份份榮譽肯定,一聲聲由衷贊美,也充分說明,平凡的人,也可以創造不平凡的業績,贏得不平凡的人生。尊崇關愛好人永遠都是社會的主流,學好人做好人總是引領著時代新風。
凡人善舉之所以感動人心,是因為平凡人的不平凡堅守。楊青20年如一日的堅守,給我們帶來一股股暖流,給我們帶來心靈的感動與洗禮,也讓人們見證美好,收獲美好,引領著更多人用美好對待美好。
誠然,生活常常不容易。但正如楊青,在人生波折中,接納生活的本來面貌,不墮信心,懷有希望,一路前行,終見美好,這才是最真實、最動人的圖景。
在前行的旅途中,愿我們每個人都成為美好的接續者、善舉的踐行者、愛心的傳遞者,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有一分光,發一分熱,釋放崇德向善的力量,讓凡人善舉在新時代的天空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時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