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垃圾減量 建設綠色校園
記者從宜昌市夷陵中學獲悉,近日,該校收獲兩個國家級榮譽稱號——被中國環境文化教育專家委員會授予“2022年全國生態文明教育特色學?!?;獲評“2022年全國無廢學?!?,成為全市唯一上榜的學校。
假期參與“三峽蟻工”社會實踐、開展“垃圾減量行動”、開設環保社團及校本課程……學校開展多樣化的主題活動,將生態文明教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學,讓學生的環保意識根植于心,推動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打造低碳、環保、節能、友好的校園環境。
國慶假期,夷陵中學學子開展主題為“建設美麗宜昌,先鋒有我”的長江大保護青春行動。2213班、2113班的同學們選擇加入“三峽蟻工”,在江邊撿拾垃圾,經過同學們“美容”后的江邊明顯干凈了許多。
為了解宜昌生態文明建設經驗和成果,高一高二的學生們還圍繞“長江禁漁成果”“宜昌段水體污染治理情況”“長江生物多樣性調查”“環境監測中心實地考察”“長江大保護進程”等主題開展實證調研活動。
同學們實地參觀了宜昌生態保護檢測中心、猇亭污水處理廠、宜昌漁政、燈塔廣場長江大保護可持續實踐藝術展等,了解宜昌開展長江大保護的種種舉措和成果。
“‘長江之歌’并不是一人獨奏,需要每個宜昌人貢獻力量?!币牧曛袑W2120班學生周詩怡表示,宜昌依水而建、因水而興,與水共生、與水共榮,調研活動讓她了解到長江禁漁工作的艱辛與不易,深刻感受到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從兩大袋到現在的一小袋,原來垃圾減排并不難!”夷陵中學2115班學生李恬竹和望雨函,在班上倡導開展垃圾減排活動,從自身做起減少垃圾的排放,為環保助力。
全班同學紛紛響應,自帶水杯喝水,減少購買瓶裝水,不僅更健康衛生,也減少了垃圾袋中礦泉水瓶的身影;減少購買零食和奶茶,食品包裝袋產生的垃圾少了很多;在紙張空白處打草稿,減少了紙張的使用;用紙袋取代塑料袋裝垃圾,不僅更環保,還可多次使用;踐行“光盤行動”,吃多少買多少,避免浪費的同時減少了廚余垃圾的產生。
每一天,班級的衛生委員都會在收垃圾時對垃圾稱重并記錄重量,若垃圾重量比前幾天明顯增多,生活委員就及時提醒同學。在同學們努力和堅持下,2115班每天產出的垃圾,從活動初期的4.7千克減少到了1.6千克。
有了這樣的成功經驗,他們向全校師生分享了減少垃圾的做法和經驗,并發出了“減少垃圾,建設文明校園,為環保做出貢獻”的倡議。全校學生積極響應,共同加入到減少垃圾的活動中。
“通過開展多樣化的主題活動和實施校本課程,力爭將低碳生活、綠色環保等生態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币牧曛袑W黨委書記向春雷介紹,學校以“藍天綠水”環保社團為依托,開設校本課程和社團活動,促使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理念,推動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當好長江大保護典范城市建設的參與者、實踐者、推動者,為家鄉的建設貢獻青春力量。(三峽日報 記者鄭延 通訊員汪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