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就在身邊。近日,中共宜昌市委文明辦發布2022年6月“宜昌好人”名單,李紅等人上榜。
據了解,從2014年初開始宜昌市開展了以“做宜昌好人當道德模范”為主題的“宜昌好人”推薦評選活動。此次活動,經各縣市區、各單位層層推薦及網友推選,產生了各類別“宜昌好人”,本月宜昌好人分別是:
?。ㄒ唬┲藶闃?/font>
李 紅 夷陵區鴉鵲嶺鎮金和村五組村民
覃 紅 宜昌高新區東山花園社區居民
楊宗祥 興山縣昭君鎮金樂村村民
(二)見義勇為
陳廷濤 夷陵區財政局國資股工作人員
屈 浩 秭歸縣沙鎮溪鎮中心衛生院救護車駕駛員
(三)敬業奉獻
李龍清 湖北松宜救護隊有限公司救護隊隊長
周 江 湖北采花茶業有限公司精制車間主任
(四)孝老愛親
曹玉玲 當陽市王店鎮王家店社區二組居民
苗 瓊 興山縣古夫鎮龍池村二組村民
高仁冰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火燒坪鄉青樹包村村民
周名哲 秭歸縣沙鎮溪鎮臺子灣村村民
附件:
2022年6月“宜昌好人”事跡簡介
一、助人為樂
1.李紅,女,1977年出生,夷陵區鴉鵲嶺鎮金和村五組村民。1986年,9歲的她被診斷為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肌側索硬化癥,手臂不能上揚,更不能站立行走,只能坐在小板凳上一步一步吃力地挪動,她從此變成一個“板凳姑娘”。李紅的父母在2011年、2012年相繼因病離世,爺爺奶奶也早已去世多年。面對命運的捉弄,來自黨和政府、親戚朋友、周邊鄰里的關心、關愛、幫扶,讓她漸漸從崩潰邊緣振作起來,她努力看書學習,用不太靈活的手指苦練鍵盤打字,學會了電腦上網和使用智能手機,將自己的住址注冊為團購自提點,免費幫周邊鄰居網購物美價廉的商品,熱心幫村里的老人在網上申請健康碼、充話費等,她帶著感恩的心不斷回饋社會的愛,將大家在她這里播撒下的愛的種子,又繼續傳遞出去。李紅的事跡先后在湖北日報、長江云、學習強國等平臺宣傳報道。
2.覃紅,女,中共黨員,1956年出生,現為高新區東山花園社區第一黨支部支委成員、居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社區“紅小二”幫幫團團長。覃紅2002年退休回宜后將黨組織關系轉入東山花園社區黨支部,經民主選舉擔任東山花園社區一支部書記。擔任支部書記14年來,她任勞任怨做好支部工作,熱心幫助支部的困難黨員和社區困難群眾。在凌晨接到老黨員的突發疾病求助電話時,她迅速撥打120急救電話,一路陪護老黨員住院,并主動墊付醫藥費;在得知有社區群眾生活困難時,她逢年過節就送去點心和禮品,一幫就是三年,直到老人前幾年去世。2019年11月東山花園社區啟動垃圾分類工作,她第一個報名擔任小區垃圾分類宣傳員,近四年來始終如一地在垃圾箱邊駐守,耐心引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并精心編排“三句半”,用大家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垃圾分類知識。2020年疫情期間,社區工作者常常忙的顧不上吃口熱飯,覃紅便堅持每天為社區值守人員送餐,并動員兒子加入志愿服務崗,做好體溫監測登記、搬運分發物資等工作。其事跡在湖北日報、宜昌文明網等媒體平臺宣傳報道,先后榮獲宜昌市優秀志愿者、宜昌市學雷鋒環保衛士、北苑街道優秀共產黨員、高新區“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3.楊宗祥,男,1948年出生,中共黨員,興山縣昭君鎮金樂村地質災害義務監測員。為了周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已69歲且腿腳殘疾行走不便的楊宗祥自學地災防治知識,主動申請加入地質災害監測隊伍。從此,一個口哨一面鑼、一根拐杖一個喇叭成了他行走田間地頭的標配。5年來,他拄著拐杖,邊摸索邊親手繪制出了詳盡的地質災害“巡視圖”,還自費購置電喇叭將氣象災害信息錄制成音頻,在楊家院子滑坡點循環播放,第一時間將地災防治指令傳達到每家每戶。他堅持奔波在地災防治一線,多次提前預警救人于危急之際,用責任乃至生命背負起“守土有責”的承諾,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其事跡先后被光明日報、湖北日報、荊楚網、三峽日報等多家媒體宣傳報道。
二、見義勇為
1.陳廷濤,男,1970年出生,夷陵區財政局國資股工作人員。2022年5月31日8時,上班途中的陳廷濤駕車經過丁家壩大橋,聽聞一名男子從丁家壩大橋落入了黃柏河中。危急時刻,他馬上靠邊停車,毫不猶豫地跳入水中,快速游到落水者身邊,數次嘗試徒手將其救回。此時落水者早已疲憊無力,看到有人施救,像是抓到了最后的救命稻草一樣把他緊緊往下拽,施救越發吃力,游動速度不斷變慢,岸邊警察看準時機將游泳圈丟到了河中,他將撿到的救生圈套在了落水者身上,最終將落水者安全帶到了岸邊。在與警務人員合力將落水人員抬上救護車后,陳廷濤悄然離開。因搶救及時,落水男子脫離了生命危險。
2.屈浩,男,1986年出生,秭歸縣沙鎮溪鎮中心衛生院救護車駕駛員。2022年2月22日凌晨2:30,他正駕駛著救護車前往縣中醫醫院運送核酸檢測樣本,途經兩河口鎮兩河村時看見不遠處火光沖天。他加快速度行至火光附近時,發現是老農行三樓發生了火災,火勢已經開始四處蔓延。他迅速停下救護車,開始拉響警報叫醒附近村民,并撥打電話通知當地消防緊急救援。當聽到火場里還有人時,他來不及多想果斷抱起車上的滅火器,沖進了火場,沒過多久,被困在火場內的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被他成功救出。待火勢得到有效控制后,方才悄然離去。他的善舉直到所在單位接到來自兩河村打來的感謝電話才被人知曉。
三、敬業奉獻
1.李龍清,男,漢族,中共黨員,1974年出生,現任湖北松宜救護隊有限公司救護隊隊長。1996年從湖北省松宜煤炭礦務局調至湖北松宜救護隊,參加礦山救援工作23年來,他先后組織參與各類災害事故救援224起,搶救遇險遇難人員212人,曾在兩地三個事故現場連續作戰超100小時,因公負傷20余次,留下傷疤10多處,被譽為和“死神”賽跑的人。他被聘為湖北省第二屆安全生產專家、第十一屆全國礦山救援技術競賽裁判,參與編制了宜都市《安全知識讀本》、湖北省救援技術競賽規則,自主編制了礦山救護隊管理規定等。曾先后獲得“湖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安全技術專家”“宜昌市勞動模范”、宜都市“優秀共產黨員”“宜都楷?!钡?。
2.周江,男,1968年6月出生,湖北采花茶業有限公司精制車間主任。1995年,周江進入五峰民族茶廠工作,27年來,他利用業余時間潛心學習,與茶葉為伴,與機器為友,日復一日鉆研制茶技術,堅守“茶人”初心。他帶領的團隊不僅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生產出好茶,還通過智能化生產線,提高茶葉品質和附加值,讓公司產值收益增加了一倍,讓鮮葉價從原來10多元達到了現在的50元,茶農收入翻了3番。除此之外,周江通過舉辦茶葉種植技術培訓,無償教茶農種植和管理方法,幫助茶農提高產量,累計培訓超過50場,受眾突破3000人。2020年8月,他代表宜昌市參加湖北省紅茶加工職業技能競賽,以兩項第一、全省第三的優秀成績入選湖北省代表隊。2020年10月,他代表湖北省參加第三屆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茶葉加工(精制)賽,團隊獲得中部第一、總成績第五的好成績,他個人榮獲“優秀選手獎”。2021年11月,周江榮獲“荊楚工匠”稱號。他的事跡先后被湖北日報、三峽日報、三峽晚報報道。
四、孝老愛親
1.曹玉玲,女,1979年出生,當陽市王店鎮王家店社區居民。2004年,她丈夫被確診尿毒癥,當時,孩子還未出生,公公公婆年邁體弱。25歲的曹玉玲毅然決然地扛起重任,成為家中頂梁柱。2006年,年老體弱的公公婆婆又相繼患上肺癌、鼻咽癌,她擔負起了照顧患病公公婆婆的重擔,直至兩老離開人世。為籌集巨額醫藥費,她白天照顧丈夫,晚上縫紉,趕工期時就通宵達旦,18年來從未停歇。2013年,自己年事已高的父母無人照料,她又和丈夫商量,把兩老接到身邊悉心照顧,盡顯貼心小棉襖的溫暖。如今,丈夫創造了生命延續的奇跡,女兒學習成績優異,父母也盡享天倫之樂。她被評為“當陽楷?!睒s譽稱號。
2.苗瓊,女,1967年出生,興山縣古夫鎮龍池村人。2007年,丈夫徐啟鵬不幸遭遇車禍,從此半身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為了給丈夫治病,不僅花光了家里所有積蓄,還向親戚借了一大筆錢,一雙兒女正在讀書,千斤重擔壓的這個瘦小的女子喘不過氣。為了給丈夫治病,供兒女上學,苗瓊帶著丈夫到縣城做起散工,為節省開支,只能住在破爛的棚戶房里??商煊胁粶y風云,2016年,兒子在北京協和醫院被診斷為嚴重肌肉萎縮癥,不久之后成了植物人,為了不讓兒媳跟著自己受苦受累,她勸走兒媳,把丈夫和兒子接回龍池村老家,一邊操持家中的幾畝薄田補貼家用,一邊夜以繼日照顧植物人兒子和癱瘓的丈夫。15年來,苗瓊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堅忍,為丈夫和兒子撐起一片天,她用質樸無華的舉動,詮釋著愛的真諦!她的事跡被宜昌三峽網、三峽云等多家媒體報道。
3.高仁冰,男,1974年生,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火燒坪鄉青樹包村村民。高仁冰的兒子出生后僅12天就被確診為淋巴囊腫,妻子隨后又患上了系統性紅斑狼瘡,隨時會危及生命。高仁冰作為家中唯一的勞動力,毅然扛起了家庭的重擔。20年來,為了照顧生病的孩子和妻子,他一直就近從事體力勞動,一天打幾份工,有時甚至24小時都在線,忙碌的都顧不上睡覺。蒼天不負有心人,在高仁冰多年的細心呵護下,在火燒坪鄉人民政府、“英子姐姐”助學團隊等社會各界的關心關愛下,兒子順利考上大學,妻子病情也逐漸穩定,這個屢遭不幸的家庭正慢慢變好。數十年如一日,高仁冰用真情譜寫了一曲愛的贊歌,用行動詮釋了人間至美至善,被當地公認為“孝善榜樣”、“好家風好丈夫”。
4.周名哲,男,2002年出生,秭歸縣沙鎮溪鎮臺子灣村村民。幼年時父母離異,父親遠走他鄉務工,留下年幼的他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從縣職教中心畢業后,從小有著舞蹈夢想的他如愿以償從事著演藝事業,可好景不長,2020年7月,一手將他從小拉扯大的奶奶突然身患重病,導致下半身癱瘓生活無法自理,在親情和夢想的兩難抉擇間,他毅然選擇回到家鄉照顧奶奶的生活起居。為緩解奶奶長期不下地活動導致的肌肉萎縮,他自學按摩,每天早晚給她按摩揉腿揉背。夜里睡覺的時候,他都會定上好幾個鬧鐘,時不時起來看看奶奶有沒有翻身等需要。兩年時間里,他幾乎沒睡過一個安穩覺。面對未來的生活,他坦言,只想照顧好奶奶,發展好養殖產業,讓生活過得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