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就在身邊。近日,中共宜昌市委文明辦發布2022年10月“宜昌好人”名單,李陳毅等人上榜。
據了解,從2014年初開始宜昌市開展了以“做宜昌好人當道德模范”為主題的“宜昌好人”推薦評選活動。此次活動,經各縣市區、各單位層層推薦及網友推選,產生了各類別“宜昌好人”,本月宜昌好人分別是:
一、助人為樂
李陳毅 興山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輔警
張占良 宜昌君臻商貿有限公司法人
肖 飛 宜都市高壩洲鎮大戰坡村婦女兒童委員
二、見義勇為
高耀華 伍家崗區寶塔河街辦東星社區居民
周其瑋 遠安縣花林寺鎮慈化村村民
三、敬業奉獻
方中慶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傅家堰鄉人民政府經濟發展辦主任
郭 玲 猇亭區實驗小學副校長
宋立平 秭歸縣泄灘鄉供電所職工
程 華 遠安縣嫘祖鎮中學教師
四、孝老愛親
周友英 宜都聶家河鎮鄧家橋村三組村民
附件:
2022年10月“宜昌好人”建議人選事跡簡介
一、助人為樂
1.李陳毅,男,1995年1月生,興山縣公安局交警大隊輔警。他從部隊退役后主動加入志愿服務隊伍,古道熱腸、無私奉獻,用行動彰顯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的軍人擔當。路遇嗆奶窒息、生命危在旦夕的嬰兒,他一路鳴笛緊急開道,疾馳駛入縣醫院后,又懷抱嬰兒馬不停蹄沖進急診室,最終嬰兒成功獲救。路遇騎電動車摔倒的女士,將其送往醫院,又背至住院部檢查,家屬趕到后他默默離開,直到單位收到女士送來的致謝錦旗時,他的事跡才為人所知。4年多來,李陳毅參加志愿服務活動上百次,救助傷者、受困群體50余人,幫助群眾尋回失物30多次,只要遇到需要救助的群眾,他都積極施于援手,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貼心小黃人”。他的事跡被光明網、湖北衛視等媒體廣泛宣傳報道,曾榮獲興山縣“最美志愿者”。
2.張占良,男,1976年9月生,中共黨員,宜昌君臻商貿有限公司法人。退役創業十余年來,面對顧客的需求,他總是能夠提供及時的服務和幫助,和他打過交道的顧客都說他是個熱心人。由于“肯幫人”的名聲,他的生意越來越紅火。事業有成的他,不忘初心,經常幫助他人,特別是向有困難的退伍軍人多次伸出援手,累計幫助300多名退伍軍人介紹工作或提供服務。2021年,他主動申請成為猇亭區第一批擁軍商戶,常年為退伍軍人、軍烈屬優惠、打折,平均每年優惠5萬余元。2020年疫情爆發后,當得知宜昌防疫一線物資緊缺,他主動捐贈價值30余萬元的牛奶、飲料。他還多次向社區防疫值守人員贈送牛奶、金銀花露等物資。每當問起他捐贈物資價值的時候,他總是說“沒多少錢,都是應該的?!痹鴺s獲猇亭區“最美退役軍人”。
3.肖飛,女,中共黨員,1984年12月生,宜都市高壩洲鎮大戰坡村婦女兒童委員。2015年,看著村里的支柱產業柑橘銷售不暢,肖飛嘗試在網上銷售柑橘,電商賺得“第一桶金”后,便牽頭成立合作社,建立“新品種+綠色+電商”模式,為周邊農戶提供市場信息電商技術指導、銷售渠道等服務,帶動本村100余位村民銷售農產品500多萬元,實現利潤200多萬元。與此同時,她免費開設柑桔網上銷售課堂,義務培訓輔導周邊村民、貧困戶100余名,帶動本村發展農村電商300余戶,實現人均增收1萬元以上。她的事跡先后被光明網、經濟日報、湖北日報、三峽日報等多家媒體報道。曾榮獲“宜都楷?!薄耙硕际形拿髡\信標兵家庭”。
二、見義勇為
1.高耀華,男,1959年2月生,伍家崗區寶塔河街辦東星社區居民。2022年9月25日,高耀華正在城區楊岔路江段散步,突然聽到江中有呼救聲,他四處尋找,發現一名孩童在翻滾的江水中不斷掙扎,只露出了一個頭。千鈞一發之際,他顧不上考慮自身安危,一邊跑一邊脫掉外套,快速向落水方向狂奔并且跳入江中,使盡全力支撐著身體,艱難的向落水兒童靠近,他將孩子的頭部托出水面,一只手緊緊的抓住孩子,一只手用力劃水慢慢向岸邊游去,最終將落水兒童安全營救上岸。由于救援及時,男童沒有生命危險,高耀華便默默地離開了,但他見義勇為的行為被路人記錄下來并發到了社交平臺上,收獲了無數網友和市民的點贊。他的事跡被宜昌三峽廣播電視臺宣傳報道。
2.周其瑋,男,1971年5月生,遠安縣花林寺鎮慈化村村民。2022年10月12日,正在河邊垂釣的周其瑋突然發現河對岸一老人不慎落水,他不顧自身安危,在嗆水且體力透支的情況下拼盡全力施救,成功將七旬老人救上岸。這些年,面對無數個危難關頭的時候,他總是豁出去、沖在前。敢闖敢干、勤勞剛毅的他還帶頭發展香菇種植產業,幫助30名村民脫貧致富,在鄉鄰中贏得了“見義勇為、勇敢無畏”的好口碑,孩子們親切的稱呼他為“勇敢伯伯”。事跡被湖北日報、三峽日報等媒體宣傳報道,曾榮獲“遠安縣見義勇為先進個人”。
三、敬業奉獻
1.方中慶,男,1977年8月生,五峰土家族自治縣傅家堰鄉人民政府經濟發展辦主任。為了解決火山村“用水難”問題,他跑上跑下爭取資金,挨家挨戶動員群眾,組織村民尋找水源,實地勘察引水路線,經過近兩年的不懈努力,一條長達2000多米的引水管線從懸崖峭壁間穿行而過,為508戶1700余名村民引來了清澈甘甜的泉水。為推進傅家堰鄉“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他白天下鄉看道路、摸情況,晚上學政策、鉆業務,助力傅家堰鄉成功創建湖北省“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疫情期間,全鄉13處路口實行交通管制,為避免人員、車輛流動帶來感染風險,他不分晝夜,持續奮戰60余天,為傅家堰鄉“零疫情”提供了堅實保障。曾榮獲第四屆湖北省“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宜昌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2.郭玲,女,1972年2月生,中共黨員,猇亭區實驗小學副校長。她在所帶班級首創“晚點免費教室”,照顧放學后無人照看的孩子,后又增設“午托教室”,和孩子們交心談心,幫助疏通心理結點。她為“學困生”開綠燈,從最基礎為孩子補習,每年所帶班級的語文成績優秀率在90%—95%、及格率常年100%。她開設個人微信公眾號“因為遇見你”,分享教學經驗,幫助青年教師成長,多名青年教師獲市、區優質課競賽一、二等獎,撰寫的論文獲省、市、區一、二、三等獎。她還到周邊縣市20多所學校送課,受到同行們的稱贊。曾榮獲“全國雙有先進個人”、湖北省第四屆“楚天園丁獎”、湖北省教育系統“先進女教職工”、湖北省小學語文優秀學科教師等稱號。
3.宋立平,男,1966年10月出生,秭歸縣泄灘鄉供電所職工。22歲時,宋立平參與了泄灘鄉第一條輸電線路的架設,結束了群眾靠煤油燈照明的歷史。為保障全鄉電力供應,他用雙腳踏遍了泄灘的每一寸土地,30載風雨保電,泄灘鄉的電網地圖他爛熟于心,被同事們親切地稱為“泄灘的活地圖”。2022年,泄灘鄉遭遇六十年未遇的伏秋連旱,全鄉上下抗旱救災3個多月,泵水抗旱設備數量劇增,24小時持續高負荷運行導致輸出電壓過低,他與同事們一起連續奮戰兩個晝夜,終于將旱區生活用電與生產用電分開,有效保障了農業灌溉用電和居民生活用電。先后被評為秭歸縣“抗冰搶險保供電先進個人”“安全生產標兵”“安全生產突出貢獻個人”等。
4.程華,男,1965年9月生,中共黨員,遠安縣嫘祖鎮中學教師。57歲的程華先后在遠安縣茅坪場鎮、嫘祖鎮的5所鄉村中小學工作38載。他是身兼多職的“全能校長”,補修教室、種植蔬菜、炒菜煮飯,樣樣在行。他是嚴厲又慈愛的“引路導師”,愛心助學、心理疏通雙管齊下,不遺余力防輟保學,確保一個孩子也不少。他是愛心滿滿的“代理爸爸”,愛生如子,汛期暴雨時節,趟過河水拄著木棍,背著孩子往返于齊腰深的河水,護送10余個留守兒童上下學。他以細心和耐心為孩子成長保駕護航,用奉獻和堅守鋪就農村學子的成才之路。曾入選“湖北省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奉獻崗位計劃”人選,并先后榮獲“湖北省第三屆農村骨干教師”“宜昌市最美鄉村教師”“遠安縣優秀教師”“遠安縣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四、孝老愛親
1.周友英,女,1959年10月生,宜都市聶家河鎮鄧家橋村三組村民。1980年她與丈夫劉德進結婚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子。1992年丈夫突發精神恍惚的癥狀,時常在家里摔東西、砸門,周友英帶著丈夫四處求醫,最后被鑒定為二級精神殘疾。1999年,剛成年的一對雙胞胎兒子也同時被鑒定二級精神殘疾,讓本來就困難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作為家里的頂梁柱,面對命運的坎坷,她沒有怨天尤人,始終堅定地陪伴在家人身邊。每天天不亮便開始起床打掃衛生、洗衣做飯、喂豬、照顧不能自理的丈夫和兒子服藥,隨后就扛起鋤頭直奔田里,往往忙到深夜才能休息,每天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照顧好家人。30年堅守,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用瘦弱的身軀為家庭撐起了一片天。曾榮獲“宜都楷?!?。